也谈诚台

说一句可能很多人不认同的话,我一直觉得诚台感情的底色,本质上是凯歌。如果说是靖苏的感情培养了凯歌的感情,那么诚台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为凯歌已经存在了。

《谍战上海滩》的原著我一直没看过,但只看剧也能看出编剧比较明显的意图,是lc而不是诚台,出了那个巴黎往事的番外就更清楚不过了。就原剧而言,如果做剧情线索分组的话,诚台也不会被多数观众自发分到一组。对于明台的成长,先入军统,训练、执行任务、以杀明楼的命令杀南田洋子,最后再怎么有意安排他跟我党接触,明楼明诚是知情人,而明台一直被蒙在鼓里,明诚严格执行明楼的决定,不管明台怎么问都不肯告诉他。更不用说,在著名的“你怎么知道我不敢开枪”嘴炮桥段里,明诚为了维护明楼居然可以用枪指着明台,这个确实很说明编剧的倾向性。而另一方面,出现在明家的几张合影多数都是三个人的,明台房间里的那张也是三个人,我印象中四个人的合影只有明楼的书房和明诚的卧室里有。明台在接受刺杀明楼的任务时,心中一直纠结不忍的似乎只有明楼,当他对曼丽说阿诚交给你的时候几乎没有迟疑。

以上,我说的都是来自编剧的意图。

但是为什么我们作为观众能够看出诚台之间超越剧情设定的有爱互动,我个人认为恰恰是凯歌那时候已经在上一部戏培养出感情,并且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感情流露出来,带入了新的角色中。

于是就不得不说,我印象最深刻的《伪装者》北京发布会。这应该就是我最初入凯歌坑的源起。第一轮主演跟大家打招呼,台上四位主演,只有三个话筒。歌歌介绍完之后凯凯很尴尬地站着没动,然后低头看了一下胸前,往歌歌相反的方向看了一眼空气,又扯了一下自己的领子。歌歌没听到他说话回头一看,马上递过话筒,凯凯才笑着自嘲说我还以为我领子上有个麦呢。再后来敏涛姐负责介绍角色,说大弟弟明楼,二弟弟明台。歌歌凑到她耳边提醒了一句,她马上改口说,二弟弟阿诚。

我觉得敏涛姐其实完全没有说错。对于编剧来说,就剧本本身来说,阿诚这个人物设定确实就是管家和司机,只不过就像所有善良的大家族一样,主仆之间的关系像家人、像兄弟那么要好。“明诚”这个名字明显与“镜楼台”不是一个序列,而“阿诚”就更是一个对管家和仆人通常的称呼,与“阿香”其实更接近。这也是符合逻辑的,他和明台虽然都是被明家收养,但明台的母亲有恩于明家在先,明诚则从一开始就仅仅是受恩于明家而已,因此他是不可以进明家祠堂的。剧中明诚那句“在这个家里我不就是个仆人吗”被无数次调侃,被后面的各种情节打脸,说他其实在家里地位很高,但我想他是管家而不是兄弟,这个身份仍然是明确的。甚至凯凯自己在音悦台的一个访谈里也是这样认可的,角色不分高低贵贱,作为演员他并不介意人设身份。我相信多数人都会同意,凯凯的戏出不出彩,跟明诚到底是少爷还是管家是无关的。

那么究竟是谁把明诚定义为兄弟了呢。是歌歌。其实从四个人三只话筒这件小事上,我就已经明白“关注度”和“话语权”有多么大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在《大江大河》的发布会上,如果四个人上台主办方只有三个话筒,没有话筒的人会是凯凯。但当时情形很不一样,而且这是正常的礼仪规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责怪主办方。

所以在这个发布会上,所有人都做了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并没有有任何不对。而歌歌的行为,我只能说那是一种纯出自然,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温暖和善意,悄无声息地掩盖掉了凯凯的尴尬,我们看到的发布会也变成了“明家四口”这样加更温情脉脉的模样。我注意到在这之后敏涛姐就更多地关照凯凯,有几次要隔着歌歌把自己的话筒塞给他,但他笑嘻嘻地摆摆手没有接。看着他们四个人开心地在台上吐槽导演,其乐融融讲着各种趣事的时候,我在心里赞叹歌歌真是小天使。

我想那就是我作为一个凯粉最初对歌歌产生真切好感的时候,后来经历再多的两家大撕我都不能忘记最初这个温柔的瞬间,单凭这一个瞬间我就无法以任何恶意来想象他。我相信歌歌那么做是出于他良好的修养和善良的本性,但也同样肯定了他们之间关系的亲密。他会第一时间注意到凯凯的小困窘,非常敏感地想到要给他的角色一个更温暖更可爱的解读方式,这些也许是凯凯自己都不一定会在意的。后来我看了其他小伙伴的分析才发现北京发布会更多的糖,诸如歌歌的吃醋啊,凯凯接话筒的时候摸小手啊,但是我印象最深也最感动的还是前面那两个细节。

我在上一篇里借小明之口吐槽编剧,其实是就想表达这么一个意思,虽然不带滤镜地看,在最初设定的故事里lc是编剧设定的,但这个故事被他们演绎出来之后就有了诚台,诚台是凯歌创造的。嗯,就这样。一点个人意见,轻拍勿撕。

——————————————————

夜莺早上起来看到这么多长评论惊得从树上掉了下来(⊙o⊙)

没想到能激起好多人的共鸣啊,还看到了几位眼熟的太太简直不要太惊喜

٩(๑>◡<๑)۶


评论(55)
热度(146)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夜莺不在白天唱歌 | Powered by LOFTER